会爬楼梯的轮椅、能浮动的餐桌、一键消毒的马桶刷、不会倒的花盆、自动喂鱼的鱼缸……昨日,第34届昆明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决赛在官渡区第一中学举行。决赛现场,贴近日常生活的多项小发明,引得市民连连赞叹“孩子的世界充满奇思妙想”。
“奶奶因腿脚不方便必须坐轮椅,每次上下楼都需要爸爸背,很不方便。我发现家里买菜的小推车上有三轮装置,3个万向轮能交替运转。我就借鉴这个装置,让轮椅也会爬楼梯。”安宁中学高二学生王瑜瑶说。
“家里花盆常因倾倒把土和水溅到地上,我们就发明了不倒翁花盆。花盆在受力倾斜后一旦外力取消,花盆会自动复位。同时,当植物‘口渴’时会倾斜,这就提醒主人该浇水了。”8岁的周可馨来自盘龙区东庄小学,是本届大赛发明组最小的选手。
记者发现,除了爬楼轮椅、不倒翁花盆,还有根据人身高而浮动的餐桌、利用紫外线一键消毒的马桶、鱼缸定时自动投食器等优秀项目或作品现场展示。
本届大赛中,全市14个县(市、区)共选送作品1469项。其中,小学生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项目354项,中学生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项目160项,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111项,科技辅导员创新成果竞赛项目185项,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659幅。大赛作品征集面广、数量多,涉及生物化学、计算机科学、工程学、行为与社会科学等15个学科领域。决赛上,共有124个项目现场展开角逐,196名选手参与问辩与答辩,140余名中小学生、科技教师、科技工作者参赛观摩,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12名专家评委对参赛作品进行评定。
“与往年相比,大赛参赛作品质量越来越高。项目不仅贴近日常生活,还具有成本低、易推广等特点。”连续24届担任市科技创新大赛评委的张思竹,对本届作品评价较高。
今年5月,在大赛获奖结果公示完毕后,市科协计划在昆明动物园举办第三届昆明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成果展,集中展示大赛优秀作品,进一步挖掘创新大赛科普资源,为市民提供形式更为多样、内容更为丰富的科普活动。
大赛最终获奖结果将在“昆明科普网”上进行为期1个月的网络公示,接受社会公众监督。3月29日,市科协还将组织昆明代表队角逐第34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来源:昆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