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财城市学子将红色基因融入东村乡村振兴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2-07-11 18:17 |来源:共青团昆明市委网站

新时代保护红色文化资源不仅对于传承红色基因、延续红色血脉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于乡村振兴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和价值。东村社区是嵩明县的“革命老区”,1935年4月,红军长征过嵩明为东村留下了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东村社区党总支准确把握党史学习教育契机,充分挖掘红军长征过东村的红色文化历史资源,大力发扬红色革命精神,进一步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与全域环境整治提升有机结合,7月11日上午,“星火乡筑,薪火传承”乡村振兴促进社会实践团在驻村第一书记李轩的带领下到嵩明县东村社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记忆收藏馆、胡如瑛故居、红军长征体验步道、军民连心廊、红军厨房参观学习,走进东村,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红色文化气息,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条整洁平坦的道路,红色文化资源不仅成为了东村人民干事创业的思想引领,更为东村的乡村振兴注入了发展动能。


1


追寻红色记忆,传承无私奉献精神


东村红色记忆收藏馆也叫乡悲馆,是东村社区在2021年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记忆收藏馆房屋建盖于20世纪70年代,共有3层、 400平方米。一层为农耕文化展示区,展示新中国成立前后群众生产生活用具,有铭记人背马驮历史的马鞍、背架,有传递精耕细作信息的刀具、木具;二层为红色文化展示区,主要讲述东村在全县、全省乃至全国革命斗争中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脉络;三层为民族文化展示区,主要讲述东村各民族守望相助、团结友好共谋发展的故事,比如百年老称的故事、苗族嫁衣的故事、纺线织布机的故事、邮递员的故事。


在李书记的带领下,实践团队成员有序参观了馆内藏品。一件件藏品不仅是东村“旧貌焕新颜”的见证,更是一代代东村人的文化财富。东村社区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有红色文化主线故事,讲好红色故事,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激发力量。


2


跟随先烈脚步,传承爱国主义精神


胡如瑛,字和光,嵩明县嵩阳街道东村人。1916年,跟随云南护国军李文汉部队赴四川与北洋军作战。1922年退伍还乡,任嵩明县保卫队中队长、政警队队长等职。1948年底,在嵩明组织起一支武装队伍,举起反蒋旗帜。1949年6月,胡如瑛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第三支队嵩寻游击大队大队长。10月,在渣格伏击战中壮烈牺牲。


在李书记的带领和讲解下,实践团队成员们参观了胡如瑛故居,深切感受到革命先烈不屈不挠、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先烈为国牺牲的精神更是触动着在场的每一个人。这一爱国主义精神薪火相传,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群众的红色文化素养,在促进乡村全面、深度振兴,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


重走长征路,传承艰苦奋斗精神


1935年4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途经嵩明并攻克了县城,为实现战略转移。4月30日,红军兵分三路从嵩明向西挺进,其中一部红军经东村、西村、竹箐口入寻甸时写下了此标语,为宣传当时党的方针政策和革命道理起到了积极作用标语原书写在龙王庙厢房墙壁之上,因原址新建水库,于是随龙王庙迁建于此。标语从右至左横书“农民起来实行土地革命”,字体为楷书,每字约0.2平方米,无落款。


4


下午,实践团在参观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后组织开展了户外拓展训练活动,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团队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团队合作能力明显提升,东村社区把红色长征精神转化为推动新时代发展的强大动力,这张红色文化名片凝聚起强大正能量,奋起作为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5


在乡村振兴道路上,东村社区围绕红色基因,把传承红色精神与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结合起来,党建引领下,沿着“红绿”结合的乡村振兴道路阔步前行。东村社区将红色旅游与民俗村落融合,打造出了这样既有红色革命文化的沉淀,又有村落传统民俗文化传承的复合型产品,让参加红色旅游的的游客及红色培训的学员有了更多的选择。东村社区的“旧貌焕新颜”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到这里,缅怀革命先烈,踏寻红色足迹、追忆红色历史、汲取精神力量。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