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处方”帮家乡跑出共富加速度
发布时间:2022-11-01 14:42 |来源:中国青年报

  传统手工艺竹编,从为销路犯愁,到成为网友口中看得见的乡愁、让村民钱袋子鼓起来的新处方;黄泥矿宿舍楼,从无人问津,到摇身一变,被改造成共享民宿;社区的邻里盒子共享空间,可以实现无人办事,还能借助智能设备连线工作人员解决纠纷……走进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溪口镇未来乡村,一幅在青山绿水中写就的共富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2021年年初,为补共同富裕短板,浙江给存在发展差距的26县定制一县一策,龙游县成为首批被支持地区,获得一系列促进发展的扶持政策。近日,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了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第二批试点名单,龙游县榜上有名。

  怎样的处方,让龙游县突出重围?近日,中国青年网、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联合组成的青年有为项目组,来到了龙游县溪口镇。在走访与调研中,同学们听见了这片土地上的年轻人给出的答案。

  留住烟火气 竹编工艺创新赋能乡村

  在溪口老街的尽头有一家乡愁邮局店,竹扇、竹蹴鞠球、竹猫头鹰等竹制品琳琅满目陈列在大厅,供游客挑选。很多顾客是在外打拼的龙游人,他们觉得这是童年的回忆,也是家乡的象征。”“一盒故乡的创始人、青春联合会会长姜鹏,对每一个竹制品如数家珍。今年的国庆节假期,他几乎每天都守在店内,为研学团队与游客介绍竹制品。

  龙游县素有浙西竹库之称,在姜鹏的童年记忆里,每家门前屋后几乎都植有绿竹。随着工业发展,塑料制品逐渐替代了竹编制品,很多老手艺人逐渐退出了竹编行业。

  民间艺术的式微很可惜。和姜鹏一样有这种担忧的人不在少数,龙游开始在竹编制品的时尚革新方面下功夫,同时广开数字经济销路。2013年,龙游县在衢州市率先与平台企业展开战略合作,开设淘宝龙游馆,综合运营水平长期位列全国县级淘宝馆的前10名,并在3年内,累计实现当地特色农产品和工业品销售额1.6亿元。2015年,龙游电商城开园,大大解决了农村手工艺品买难卖难问题,农民收入提高了,生活改善了。家乡这么好,我想回去闯一闯一时间成了不少龙游籍青年的心愿。

  学习动画专业出身的姜鹏意识到,或许可以借此机会,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因地制宜开拓一条以为中心的致富之路。辞职返乡后,他和团队走访龙游各个乡村,寻找当地的老手艺人学习竹编,并聘请有劳动能力的老人编制竹具。对于老式竹木产品,团队也重新设计并进行文创化开发,使之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团队所设计改造的小木马摘得国家旅游商品大赛铜奖,随后推出的小竹马也成为当地的网红产品。去年,团队仅竹产品的销售额就达到了960万元。

  我们想要挖掘独具匠心的农特产品和手工艺品,把故乡装进盒子,传到远方。”2018年,姜鹏及其团队创办乡愁邮局店,成立了一盒故乡品牌,挖掘独具匠心的农特产品和手工艺品,他还在龙游广泛开展电商助农活动,帮助农户销售农特产品。2021年,团队销售额达到1200多万元,其中,竹产品600多万元,其余为农产品带来的收益。

  乡愁经济和青春处方

  文化小城最关键的还是人,尤其是年轻人。推动共同富裕,需要人才。我们把青年创客们聚集在一起,成立了青春联合会。让年轻的灵魂相互碰撞、影响,辐射整个乡村,让创意走出乡村。溪口镇镇长沃海涛说。

  龙游县作为浙江省山区26县之一,历史上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2019年,浙江省政府首次提出未来社区的概念,正式出台《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借此东风,龙游县发布溪口乡村版未来社区规划方案,立足龙南片区40万亩竹海的生态,以乡愁+创业为特色,发展乡愁经济

  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创业政策,溪口镇希望让返乡青年们感受到,回到家乡并非逆行而是顺风

  镇里原本的旧食堂变为共享食堂,满足政府职工及创客们的就餐需求;原本的电影院成为集文化礼堂、时光影院、会议中心于一体的新建筑。共建共享、未来感,是返乡青年们对家乡新的认识。

  在溪口镇党委书记佘律星看来,青年是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中坚力量。为吸引青年创客,溪口在人才招引上重点面向乡亲、乡贤、旅客、创客四类人群招商引资、招才引智,还与衢州学院签约合作,共建乡村未来社区学院,孵化创客团队,组建龙南青年创客联盟入驻奋斗公社,推动当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青年回归乡村、发展乡村、扎根乡村打造了一个平台和空间。

  青年创客吴琴芬原先在景德镇创业。2020年,她响应家乡号召,带着瓷米乡创入驻溪口乡村未来社区,用自己创作出来的陶瓷制品,展现龙游当地特色。我们青年创客尝试将文化元素与不同产品相结合,讲好龙游故事,让乡愁走出去。吴琴芬说。

  如今,姜鹏团队平均每天上线一个新产品,网店销售产品种类达到了几千款。随着家乡农产品和手工艺品进行电商化和文创化的开发,团队仅在线上渠道,就已帮助180户老街居民就业,每年户均增收1.5万元左右。希望这些传统手工艺品能走出去、流传下去,带动更多的老街居民增收,也欢迎更多年轻人回到家乡,共建共享,为乡村振兴尽一份力。姜鹏说。(中青报·中青网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