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伴计划”是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青年社会组织服务社区青少年的示范项目,是2023年共青团中央在全国按照统一安排、公开择优、全程管理、示范带动的方式,通过支持一定数量的青年社会组织,面向全国有关社区中的重点青少年群体,开展以思想引领、成长关爱、社会融入、权益保障、犯罪预防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治理服务的示范项目。

自项目开展以来,共青团昆明市委高度重视项目实施,深入贯彻团中央、团省委的各项部署要求,落实项目管理和督导责任,积极指导共青团官渡区委、共青团五华区委、共青团东川区委和4家社会组织,有序实施昆明市的4个“伙伴计划”示范项目,包括2个“伙伴领航站”青少年陪伴辅导服务项目(东川区碧谷街道铜润社区、东川区铜都街道铜源社区)和2个“团团活力圈”青少年身心健康提升服务项目(五华区护国街道景星街社区、官渡区金马街道东华路社区),持续推动项目落到实处。截至目前昆明市的4个项目共计开展服务227次,服务青少年6926人次,服务871.5小时,发动志愿者738人次,宣传报道158次。
项目服务在每一场活动前都将青少年思想引领公开课作为课前导入,以团中央的思想引领课程为主导,同时结合地方特色和青少年所需,探索出切合主题、形式多样的青少年思想引领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以党团历史、红色文化、爱国主义等为主题,并开展参观、研学、体验等实践活动,多路并进,全方浸润,不断提升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争做新时代的好少年。东川区注重讲好思想引领课程“两个故事”,在思想引领课程中穿插东川本土故事,带领青少年开展红色主题读书会和“东川港”研学实践等,结合东川的历史文化引导易地搬迁青少年更深入了解东川,传达党的关心关爱,增进易地搬迁青少年对家乡认同感和归属感。

官渡区以“思想引领+户外研学+趣味活动”的方式,不断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引领,帮助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促进身心健康、实现全面发展。如开展“探索湿地秘密”宝丰湿地户外研学活动,讲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精彩故事,提升青少年保护湿地、爱护环境的生态意识。带领青少年到云南省博物馆开展“博物馆奇遇记”研学,促进青少年丰富历史文化知识,培养青少年爱国、爱家、爱中华民族的思想情感。
五华区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民族团结、非遗传承、民俗文化等特色内容融入到青少年思想引领公开课中,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提升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开展云南陆军讲武堂、聂耳故居游学参访活动,让青少年与先辈“跨时代对话”,用历史故事、榜样故事引导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激发爱国爱党和建设祖国的热情。昆明市“伙伴计划”各项目以学业辅导、兴趣培养、亲情陪伴、心理健康、安全自护、体能锻炼、户外研学、社会实践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的服务活动为主,不断提升关爱服务水平,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特色亮点突出,服务需求有效,深受青少年喜爱。
东川区铜润社区项目充分结合易地搬迁安置社区青少年的特点,以爱助课堂、爱住暖巢、爱注心田、爱铸交融、爱筑心愿五类主题入手,解决青少年假期无人看管的安全问题,增强青少年父母的亲子能力,培育青少年的积极正向心理,组织青少年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实现困难家庭青少年的微心愿,从“爱”出发,以“爱”为终。铜源社区项目以“筑梦课堂”“筑爱成长”“筑心向阳”三类内容为抓手,开展特色思想引领、安全自护、心理健康、亲子交流、亲情陪伴等互动活动,常态长效为青少年提供亲情陪伴及主题服务,回应青少年所需,关心关爱青少年成长,帮助青少年筑梦未来。五华区充分挖掘当地红色教育资源、劳动实践基地、科普馆等资源,结合优势设计红色教育类、兴趣培养类、体育运动类等主题性服务,从德智体美劳多方角度开展景“心”向阳心理健康服务、“星”星火炬主题活动、“星”星火炬红领巾争章服务。引导社区青少年参与到丰富的社区趣味主题活动中,满足了社区青少年在知识学习、娱乐休闲、互动社交、健康锻炼等多方面的成长需求,促进青少年交流和发展,培养青少年社会责任感,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官渡区突出青春活力和体育锻炼的特色,以体能锻炼、户外研学、心理团辅、体育比赛和趣味运动会为主题开展服务活动。在体育类活动中,针对青少年的生理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帮助青少年放松身心,缓解压力,丰富体育知识,培养运动习惯,激发运动潜能。开展“趣味风火轮”“绳彩飞扬”等体育活动,举行“力拔山河”“平衡接力赛”等趣味运动会,让青少年爱上运动,锤炼青少年的坚强品质。在户外研学活动中,带领青少年到湿地公园、博物馆、口腔医院等教育基地开展体验式学习,提升青少年文化素养。在心理服务中,帮助青少年调节不良情绪,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提升青少年综合素质。昆明市“伙伴计划”项目始终将日常管理、阵地建设、进度追踪、资源撬动、宣传报道等内容作为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建立保障项目可持续实施的支持机制,严格按照工作指导要求开展项目服务,促进服务项目提质增效,为项目开展打下坚实基础,更好地服务青少年。落实项目管理责任。各项目在管理上,加强统筹协调,建立联系机制,档案独立建档,阵地建设完善。团委、社区、社会组织三方积极对接形成合力,建立明晰的项目、人员、财务、阵地等制度。强化服务指导督导。建立了由团省委、团市委、团县委、社会组织、社区组成的工作指导联系机制,开展集中培训和一对一指导,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实践的有机结合,确保项目沟通有效,指导督导落实落细。整合资源强化保障。在将团中央的项目资金、课程、物资等支持用好用实的同时,充分发挥各级团委和社会组织的社会资源整合作用,整合阵地建设、服务力量、物资保障等资源,链接多方资源,建强工作队伍,强化服务保障。拓展志愿力量渠道。吸纳整合西部计划、企事业单位、社区群众等团内外志愿服务力量,实现志愿队伍与项目实施的“结对+接力”。与本地高校达成合作,结合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动员大学生走进社区反哺家乡,实现青年和社区的“双向奔赴”。组织开展志愿者培训,提升志愿服务能力,实现志愿者和服务对象的“双向成长”。建立专业讲师队伍。精选优质服务资源,建立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工作等专业师资队伍,建立讲师资源库,组织讲师服务研讨,精心设计服务课程,夯实专业服务力量,为青少年提供更加专业、细致、周到的服务。坚持服务品牌打造。抓好“策划、深耕、形塑”三个关键,亮明身份、建强阵地,努力推动“伙伴计划”示范项目成为党政有支持、社会有影响、青年有获得感的共青团参与社会治理工作的志愿服务品牌。下一步共青团昆明市委将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聚焦重点任务、明确工作要求,不断丰富服务内容、优化服务形式、提升服务质量,提升共青团的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和大局贡献度,促进青年社会组织充分融入共青团工作体系,推进“伙伴计划”示范项目提质增效,切实增强青少年的幸福感与获得感,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