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探索智能化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路径,构建专业化、个性化、高效化的服务生态体系,2025年11月15日,昆明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成功举办“AI赋能 心向未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AI智慧生态构建研讨会。共青团昆明市委、市教育体育局、市妇联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市县两级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代表、医疗机构专家、社会公益组织及青少年家长等8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技术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的深度融合与发展前景。
本次研讨会聚焦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的智能化转型,通过主题报告、经验交流与合作签约等形式,展现了昆明市在构建“智慧心理服务”新模式上的积极探索与实践成果。会上,昆明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与云南沧笙灵悦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达成深度合作并签署协议,双方将共同推动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的智能化升级。
AI技术赋能,提升心理健康服务效能
研讨会上,上海交通大学王军博士围绕“AI赋能青少年心理健康”作主题报告,分享了AI技术在青少年情绪监测、心理疏导及家庭作业陪伴等环节的具体应用。他强调,AI不仅能够实现对心理风险的早期预警,还能通过个性化互动提供持续的心理支持。同时,他也指出,在推进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必须重视伦理边界与数据安全,确保技术服务于人而非替代人文关怀。
上海市高级心理咨询师张静则从实践角度出发,作了题为“学生心理问题的精准识别与干预策略”的专题分享。她结合典型案例,分析了当前学生群体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并提出“技术+专业”的双轨干预模式,强调AI工具在辅助诊断与干预方案制定中的重要作用。
公益属性优先,数据安全与合规并行
共青团昆明市委书记林勤在交流发言中指出,青少年心理健康是关乎城市未来和家庭幸福的重要民生工作。他表示,当前中心工作虽已取得显著成效,但仍面临服务需求量大、专业力量薄弱、社会认知待提升等挑战。“AI技术的引入,为扩大服务覆盖、提升服务效率提供了可行路径,但必须坚守公益属性,严格遵循法律法规,将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置于首位。”
林勤进一步强调,只有在规范与安全的前提下,中心才能持续拓展与AI智能企业的合作,为昆明市青少年心理健康事业注入新动能。
服务成果显著,智能筛查覆盖超500人
昆明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中心自2022年成立以来,累计开展1.6万余人次的专业评估与心理咨询服务,总服务时长超过6.4万小时。2025年以来,中心积极推进智能化服务模式转型,参与2026年心理健康蓝皮书国民心理健康调查,与领本智能科技合作开展AI心理测评试点,为500余名中小学生提供了专业化、智能化的心理健康筛查服务。此外,中心还参与云南大学学生心理疾病相关的大模型研究,持续跟进心理健康服务领域的前沿发展。
深化“家校社”协同,构建智慧服务生态
据中心负责人毛学敏介绍,下一步,中心将继续加强AI技术在心理健康服务中的深度应用,完善“家庭—学校—社区”协同机制,推动心理健康服务从“被动干预”向“主动预防”转变。通过智能平台建设、专业队伍培训与社会资源整合,中心致力于为青少年提供更精准、便捷、可持续的心理健康支持,全力护航其身心健康成长。
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昆明市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智能化进程中迈出关键一步,也为全国同类城市提供了“技术+公益”融合发展的昆明样本。(昆明信息港)


